钟楼街与柳巷、桥头衔、柳巷南路,成“十”字衔连,是太原百余年来的商品集散中心。在这条长不足600米,宽仅13米左右的街道两侧,大型商场毗连,中型店铺林比,小型摊位参差……把它称作商业一条街,那是再准确也不过了。 在钟楼街上经销的商品,从吃到穿,从玩到用,从大到小,从高档贵重到低档价廉,从初生婴儿的用品,到耄耋之年的寿礼寿品,无所不有,无所不包。钟楼街像一条色彩斑斓的河,集散着品种繁多的商品,招引着南来北往的顾客,飘荡着沁人心脾的欢乐。 追溯其街名,得之于古代的钟楼。说起太原的钟楼,虽不及鼓楼那样巍峨雄宏,却比它玲珑娟秀。这座早已踪迹全无的钟楼,建于明代,明中叶曾在傅山的祖父傅霖的倡导下集资重修。楼分台基和楼阁两部分,上部楼阁高三层五丈,重檐宏甍,椽拱飞扬,十字结顶。楼阁中高悬巨钟一口,高达丈余,重千余斤。每逢清晨报时;声闻四达远及十余里,与鼓楼巨鼓日暮发出的鼓声,互为珠壁,是为全城士民的计时依托。
民国时期的钟楼街
|